Monday, October 27, 2008
海角七号是史诗还是浮世绘
虽然不可避免的爱情略显俗套,但闯荡大城市失败而回的阿嘉、70岁仍如顽童的茂伯、失意霹雳小组的交警对不忠妻子的恋念、唱诗班弹琴的小luoli那 早熟与反叛、以及她的单亲妈妈不必交代也知道年轻时的放荡和中年后的悔悟、修车的绿蛙对老板娘的单相思、勤奋的马拉桑对生活的追求、主席代表对养子的父爱 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所有的这些小人物背后的无奈无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自己的反射。
近年来难得的好片子,故事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太沉重、太朴实……历史大背景做铺垫,显得故事厚重;叙事以多个线索多个人物展开,显得情节饱满;以摇滚青年做引线、以台南的地下音乐发源地恒春做铺垫使得故事更充满现代感。
故事又不可避免的以皆大欢喜的戏剧结尾,给了芸芸众生一个可以欢愉着活下去的理由。正向那封寄望海角七号的爱情,虽经战乱、民族仇恨、岁月磨蚀,但仍能一如既往的侵润两颗赤洁的心。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我找你了整整四年
而你就生活在我的身边
直到片子结尾开始放那段录像,我才觉得这片子有点像个好片子
如果找了整整四年的李米痛苦,那我想每天生活在李米周围而却不能走出来的方文更加痛苦: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 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 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 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 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 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 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以读史和读人性的观点看《缅甸岁月》
无论什么种族的人都一样难逃庸俗,无论什么地方的殖民地都是一样的悲苦。 George描述的东南亚殖民地生活和东南亚人、华人描述的东南亚殖民地生活没什么两样,但出发的立场不一样,味道自然也不一样。我还清楚的记得《异乡奇遇》里面也有同样的描写,白人统治者绝对不允许他们的仆人讲跟他们一样流利的英语,如果谁要是讲话会引经据......
2008-10-27
无论什么种族的人都一样难逃庸俗,无论什么地方的殖民地都是一样的悲苦。2008-10-27
George描述的东南亚殖民地生活和东南亚人、华人描述的东南亚殖民地生活没什么两样,但出发的立场不一样,味道自然也不一样。我还清楚的 记得《异乡奇遇》里面也有同样的描写,白人统治者绝对不允许他们的仆人讲跟他们一样流利的英语,如果谁要是讲话会引经据典、用俚语、结构复杂的长句子,那 么就会马上被开除。原因是语言流利会让人感觉他们像自己人。
人之成为人,是因为都有普遍的共性,作者所表达的朴素的人性关怀,甚至是民主倾向,其实在殖民者中并不少见,只是有人更愿意以一种歧视的心态去磨灭他。而今天这种心态依然普遍的存在于不同的文化差异、不同的肤色、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政治理念、不同的生活地域之中。
人类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众生平等、世界大同啊,恐怕再过一万年也不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来也都是这宇宙中比普世价值更高的运转准则。
Wednesday, October 08, 2008
挤泡泡,撕封条时你有快感吗?
Tuesday, October 07, 2008
社会财富分配体制的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假设在一个地方发现了金矿,来了一个人投资建了一个矿场,雇一百个工人为他淘金,每年获利1000万,矿主把其中的50%作为工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每年收入5万,他们拿一万来租房子,剩下的四万可以结婚,生孩子,成家立业,矿主手里还有五百万,可以做投资。因为工人手里有钱,要安家落户,所以,房子出现需求。于是矿主用手里的钱盖房子,租给工人,或者卖给工人。工人要吃要喝,所以,开饭店,把工人手里的钱再赚回来。开饭店又要雇别的工人,于是工人的妻子有了就业机会,也有了收入。一个家庭的消费需求就更大了。这样,几年之后,在这个地方出现了100个家庭。孩子要读书,有了教育的需求,于是有人来办学校,工人要约会,要消费,要做别的东西,于是有了电影院,有了商店,这样,50年过去以后,当这个地方的矿快被挖光了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了一个10万人左右的繁荣城市。
第二种情况是这样的:
假设同样发现了金矿,同样有人来投资开采,同样雇100工人,同样每年获利1000万,但是矿主把其中10%作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一年1万。这些钱只够他们勉强填饱肚子,没有钱租房子,没有钱讨老婆,只能住窝棚。矿主一年赚了900万,但是看一看满眼都是穷人,在本地再投资什么都不会有需求。于是,他把钱转到国外,因为在本地根本就不安全,他在本地盖几个豪华别墅,雇几个工人当保镖,工人没有前途,拼命工作糊口,根本没有别的需求。唯一可能有戏的就是想办法骗一个老婆来,生一个漂亮女儿,或许还可以嫁给矿主做老婆。50年下去以后,这个地方除了豪华别墅,依然没有别的产业。等到矿挖完了,矿主带着巨款走了,工人要么流亡,要么男的为盗,女的为娼。
假设在一个地方发现了金矿,来了一个人投资建了一个矿场,雇一百个工人为他淘金,每年获利1000万,矿主把其中的50%作为工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每年收入5万,他们拿一万来租房子,剩下的四万可以结婚,生孩子,成家立业,矿主手里还有五百万,可以做投资。因为工人手里有钱,要安家落户,所以,房子出现需求。于是矿主用手里的钱盖房子,租给工人,或者卖给工人。工人要吃要喝,所以,开饭店,把工人手里的钱再赚回来。开饭店又要雇别的工人,于是工人的妻子有了就业机会,也有了收入。一个家庭的消费需求就更大了。这样,几年之后,在这个地方出现了100个家庭。孩子要读书,有了教育的需求,于是有人来办学校,工人要约会,要消费,要做别的东西,于是有了电影院,有了商店,这样,50年过去以后,当这个地方的矿快被挖光了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了一个10万人左右的繁荣城市。
第二种情况是这样的:
假设同样发现了金矿,同样有人来投资开采,同样雇100工人,同样每年获利1000万,但是矿主把其中10%作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一年1万。这些钱只够他们勉强填饱肚子,没有钱租房子,没有钱讨老婆,只能住窝棚。矿主一年赚了900万,但是看一看满眼都是穷人,在本地再投资什么都不会有需求。于是,他把钱转到国外,因为在本地根本就不安全,他在本地盖几个豪华别墅,雇几个工人当保镖,工人没有前途,拼命工作糊口,根本没有别的需求。唯一可能有戏的就是想办法骗一个老婆来,生一个漂亮女儿,或许还可以嫁给矿主做老婆。50年下去以后,这个地方除了豪华别墅,依然没有别的产业。等到矿挖完了,矿主带着巨款走了,工人要么流亡,要么男的为盗,女的为娼。
Sunday, October 05, 2008
“鸡鸣狗盗”的故事
这个故事和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有关,孟尝君是齐国的宰相,礼贤下士,号称有食客三千,名气非常大。要知道在战国信息很不发达的时代,一个人的名气可以传遍诸侯,那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话说秦国的昭襄王非常仰慕孟尝君,一直想亲眼看看活人,更想让孟尝君能够为自己效力,于是就邀请他到秦国来玩。
孟尝君拿到请帖之后很犹豫,自己在齐国做宰相做的好好的,没必要大老远跑秦国去。要知道齐国就是现在的山东省,秦国是现在的陕西省,中间路途可不是一般的遥远。光坐车就得坐几个月。可是如果不去的话又怕秦国和齐国交恶,更怕被对方看不起。思来想去的还是去了。这一去不要紧,竟然引来了杀身之祸,差点有去无回。
昭襄王一见到孟尝君就非常喜欢、热情款待,孟尝君作为礼尚往来送给他了一件纯白的狐狸皮大衣。襄王很高兴,晚上穿着衣服到后宫去显呗。她的爱妃燕姬说“这不就是件狐裘么,大王干嘛乐成这样啊?”襄王就告诉她说:“这种白狐裘,只有像齐国这样的大国才会有。狐狸要一千年毛色才会变纯白,而这件狐裘只取狐狸腋下的那一小片拼连而成,当然珍贵了。”因为当时天还热,说完就让人把衣服收藏在宫府里了。
秦国有一个被崇信大夫叫樗里疾,他很担心孟尝君受宠而失位,所以就跟秦王说孟尝君的坏话。说如果孟尝君为相的话一定会帮着齐国,而不为秦国着想。现如今孟尝君在秦国呆了这么多天,对秦国的很多事情都了解了,放回去的话一定是后患,不如立马就杀了他。秦王架不住樗里疾的一顿挑唆,于是就先把孟尝君一伙给软禁起来了。
秦国有个泾阳君,是孟尝君的朋友,就跑去偷偷向孟尝君告密,让他想办法快逃跑,并出主意说可让秦王的宠妃燕姬帮忙。
那燕姬也确实肯帮忙,但有个条件就是也想要那么一件白色的狐裘大衣。
可狐裘就那么一件,而且已经送给了秦王,这可怎么办啊。当孟尝君正在踌躇之时,下面有个下等食客,说他善于狗盗之术,能把狐裘偷出来。于是,夜里,那食客扮成黑狗,从狗洞里爬入宫府,趁守门人睡着时把衣服偷了出来。
燕姬得到狐裘后十分高兴,就对秦王说:“大王不能杀孟尝君啊,这样既得罪了齐国,又让您失去了爱闲之名,以后谁还敢来投奔您啊。”秦王想想也有道理,于是就把看守孟尝君馆舍的人给撤掉了。
那孟尝君看到看守们都走了,想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啊,当夜便带着食客逃离秦国。他的食客里有一个人很善于造假文书,就造了一个假的通关文牒。于是大队人马一路快马加鞭的一路一直逃到了函谷关。
函谷关有个规矩,早晨鸡鸣时开门,晚上人走光时关门。此时正值夜深,根本没有时间等到天亮,情况十分危机。正在这时,突然听到队伍里面传来了鸡鸣的声音,原来是一个下等食客,善于学鸡叫。
有头鸡打鸣,周围村落里的公鸡也跟着打鸣,此起彼落的。于是关门大开,守将验过文牒之后很轻松的就让孟尝君他们过关了。
逃离秦国之后那些上等食客都很汗颜,孟尝君本人也非常感叹,说要不是鸡鸣狗盗之徒则自己必将命丧秦国。
从这个故事能看出来,其实鸡鸣狗盗这个词以前并没有贬义,到现今的这种偷鸡摸狗解释,只是以讹传讹的结果。
Subscribe to:
Posts (Atom)